2006年12月31日星期日

每周一言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

此言最早是英国诗人布莱克的诗句“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手掌里盛住无限,一刹那便是永劫”,中 国佛家有偈语“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实际上是讲“收缩无限的时间并空间于方寸的心中”(丰子恺《渐》),《老子》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 生万物。”我想他们的道理也是相同的。此中境界非常人所能至,但我们可以学会知微见著,从许多微小的征象都能看出大的情势。

从逻辑上看,这是演绎法,通过联想和推理,帮助我们去发现规律和真相。记得前不久热播的《大宋提刑官》中断案如神的宋慈,就是从观察到常人所忽略的细节入手,进行推理和分析,进而发现整个案件的始末。

2006年12月26日星期二

一个研究系统科学和复杂理论的好站


集智俱乐部, 英文名称:Clustering Club,是一个松散的民间的学术组织。这是一个集科学、科普于一体的组织。集智俱乐部感兴趣的领域包括以下学科:人工智能、人工生命、复杂系统、系统科 学、非线性系统、演化经济学、进化计算、模糊数学、粗糙集合、可拓学等等交叉、边缘学科领域。

集智俱乐部没有传统学科的限制。应用系统的观点可以把计算机信息系统、经济管理系统、工程系统看成一回事,而研究系统的一般规律。 俱乐部成员不分学历、专业,只要能提供新鲜思想的人都受欢迎。

集智俱乐部的活动形式目前主要集中在网上的学术思想交流,进一步,我们可以开展类似讲座的形式,邀请一些人给大家作专题讲座。更进一步,集智俱乐部可以考虑申请一些项目做成小组搞开发。

为什么叫集智呢?有三层含义:

1 聚集智慧:也就是英文(Clustering Intelligence)的意思,其中Clustering有聚类成簇的意思,也就是把相似的东西聚集在一起。Intelligence不用说了,本俱乐部的目的就是要汇聚各路充满了思想与智慧的大脑;
2 集合的智慧:统一集是一个能够综合各种非经典集合论的新兴的集合论,并能为人工智能、复杂系统等理论提供基础,因此它体现了一种集合的智慧。另外,它将是一套能够自己制造出集合的理论因此集智也可以看成是“集制”;
3 云集智能体,本来想给本网站起的英文名字叫Swarming Intelligence,这里面的Swarm就是云集的意思,但因为这个词常常表示一群动物蜂拥而至所以没用。何谓智能体?就是Agent!对这个词陌 生么?在很多领域都会碰到它,计算机中Agent为智能体,经济学中Agent为代理人,网络上Agent为智能程序。把各种智能体聚集到一起会产生什么 现象?这就是涌现,只有站在比我们更高一层的系统才能准确的预言,而生在此系统中的我们只有拭目以待了!

《绝不是靠运气》-1-他们究竟在打什么主意?

至 于罗哥负责的公司,格兰毕终于谈判到我的部分了。我往椅背一靠,专心听他说话。他讲的每一个字,我都听得津津有味。当然罗,作为这个多元化集团的执行副 总,我就是负责替格兰毕撰写这个报告的人;至少,报告的大部分都出自我的手笔。格兰毕修改了一些部分,这算是他身为执行总裁的特权吧!

吸引人的不只是他讲话的方式,或是他那雄浑的嗓音,而是他报告的内容本身就成为一种美妙的音乐。谁说数字无法自成乐章呢?现在已经进展到音乐的高潮部分:今年这个集团的总盈余是一百三十万美元。

格兰毕继续报告其他业务,不过我已经没怎么注意听。我对自己说,还不错嘛!想想看,一年前我接手的时候,这个集团还身陷赤字,旗下三家公司都亏损连连!

格 兰毕报告完毕,轮到非执行董事们开始证明他们的存在价值。你知道,董事会通常是由三群人组合而成的。第一群人是公司的最高级主管,也就是我们这群人,我们 在举行董事会之前就已经执行完毕我们的工作。第二群人是用来装点门面的董事,他们是(或曾经是其他公司的高层,在别的地方工作)。最后一群人,则是职业食 人鲨,那些什么事也不做的股东代表们。

不错,一位傲慢的石油公司前任执行总裁说:你们及时在市场即将复更的时候,将优尼公司(UniCo)挽救回来。

不错嘛,我心里想,他的话中一个字都没提到自己过去的成就,总算有点进步。现在轮到食人鲨了。谁会带头挑剔格兰毕的报告,然后像往常一样,提出更多要求呢?

其中一条食人鲨说:我认为明年的预算过于保守。

另一位附和:你们全靠预期市场份额来作预估。在计划书中我完全看不到优尼公司打算在哪里真正下工夫。

不出所料。这些人简直就是现代版的奴隶主,不管你怎么尽力,总是不够,他们还是挥舞着鞭子,鞭策你卖命。格兰毕不想回答,不过道尔提开口了。

我想我们需要不时提醒自己,生意不像以前那么好做了。我们需要多下点工夫才行。然后,他转向格兰毕,七年以前,你接执行总裁这个职位时,股价是六十元二毛一股。现在已经跌到三十二元一股。

总比两年前的二十元好吧!我心里想。

道尔提继续说:还有,公司在投资上也犯了许多错误,严重地侵蚀我们资产的根基。优尼公司的信贷评级已经下掉两级。我们完全无法接受这样的状况。我想明年的计划应该要反映出管理阶层重整优尼的决心。

我 从没听过道尔提讲过这么多话,他一定是有感而发。当然,如果你不考虑整个经济大环境的变化的话,他的话也蛮有道理的。竞争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激烈过,市场 要求也从未如此严苛。我个人觉得,以这个工作的艰难度而言,格兰毕其实算是表现很好了。他接手的虽然是一个绩优公司,但产品根基已经受到侵蚀。这家公司原 本一直在赔钱,而他却能转亏为盈。

杜鲁曼举起手来,让大家安静。这下子情况很严重,如果他也支持道尔提,他们就有足够的力量,可以为所欲为了。

一桌子人都安静下来。杜鲁曼看了我们每个人一下,然后慢慢地说:如果管理阶层所能提出的最好计划也不过如此,那么我恐怕需要到外面找接班人了。

哇!好大的一颗炸弹。格兰毕一年后就要退休了,大家都以为角逐接班人宝座的只有皮区与史麦斯,他们是两个最主要产品群的执行副总。我个人比较希望皮区夺魁;史麦斯只是一条玩弄办公室政治的毒蛇罢了。不过,现在游戏又完全不同了。

你们一定考虑过更具野心的作法?杜鲁曼问格兰毕。

我们的确相过。格兰毕承认。皮区?

皮区开始解释:我们的确有一个计划,不过,我必须强调,这个计划尚未成熟,而且内容十分敏感。我们可以藉此重整公司,把成本再降低七个百分点,不过还需要先敲定许多细节,才能公布这个计划。这个计划工程不小。

别 又来了,我以为我们已经度过了这个阶段。每次只要碰到提高盈余的压力时,管理阶层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要削减开支,说穿了也就是裁员。这真是蛮荒唐的,我们已 经削减了数千个职位,不只削减了多余的脂肪,而且连骨带肉都砍掉了。在过去,不管我身为厂长或事业部门主管,都不时需要为了保护部属而和皮区抗争。我们如 果把花在重组的精力,放在想想如何获取更大的市场占有率上,公司情况一定会好很多。

意料之外的援手出现了。道尔提说:这样还不够。

杜鲁曼马上接口:这样没办法解决问题。华尔街对这类举动不再感兴趣。最近的统计资料显示,裁员的公司,有超过半数并没有改善获利状况。

不只是我,这下子所有的人都傻住了。很显然,这次董事们似乎事先已有默契,有所图谋,但是,他们究竟在打什么主意呢?

我们必须将注意力集体在核心事业上。史麦斯斩钉截铁地说。

不要寄望从史麦斯口中能吐出什么有意义的话。有谁阻碍了他集中注意力在核心事业上呢?这本来就是他的职责所在。

杜鲁曼也提出同样的问题:如果要将核心事业发展得更好,你还需要什么其他支援吗?

更 多的投资。史麦斯回答,在格兰毕的首肯下,他走到投影机旁,开始让大家看投影片。了无新意,都是这几个月来他一直用来轰炸我们的相同内容:投资更多钱在新 设备上,我投资在研发上,购买其他公司,以让产品线更完整。真不知道他从那里来的信心,确信这些做法有用?我们过去这几年,不就是这样葬送掉数亿美元的投 资吗?这绝对是我们应走的方向。道尔提说道。

没错。杜鲁曼附议。不过,我们不应忽略史麦斯在开头说的话。我们必须集中注意力在核心事业上。

狡猾的史麦斯,原来他一直都跟他们一伙,这只不过是一场戏,一派空谈。他们要打哪儿去找来这么一大笔钱,投资在这些空中楼阁上呢?

我 想多角化策略是错误的。杜鲁曼说道。他转向格兰毕,继续说:我了解你当初开始多角化的理由。你想扩大优尼公司的产品基础,让它变得更稳固。不过,回过头来 看,你必须同意,这是个错误。我们在多角化的投资已经三亿多美元,投资报酬率则根本不成比例。我想我们不应再这么走下去。我们应该卖掉这些公司,改善我们 的信用,然后再重新投资在核心事业上。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格兰毕遭到这么严重的攻击。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格兰毕受到的攻击将毁了我。杜鲁曼的建议基本上就是卖掉我辖下的所有公司。

我能采取什么行动呢?

格兰毕是不会轻易放手的。他的整个长程计划就建构在多角化策略上。

不过,从这个时候开始,事情的发展急转直下,就像特快车一样。更多的董事支持杜鲁曼的建议。提议,附议,决议,在短短五分钟之内全部结束。格兰毕没说半句话,他甚至还投赞成票。他一定是胸有成竹。

在我们继续下一个议题前,格兰毕说:我必须提醒一下,关于如何投资在核心事业上,必须很小心。

赞成。杜鲁曼说。到目前为止,我们所看到的投资计划都太传统了,风险也太大。

我看看史麦斯。他脸上的笑容不见了。很显然。有人阵前不卖他的帐,执行总裁的位置不再是他的囊中之物。很可能将来的执行总裁,会是名空降部队。而在我看来,任何人都比史麦斯好!

2006年12月24日星期日

“三个臭皮匠抵一个诸葛亮”与人工智能

晚上运行蚁迹寻踪的人工智能模拟游戏,看着许多个头脑简单的小蚂蚁在一些简单的规则下很快的完成了任务,这使我想起了中国的一句古语“三个臭皮匠抵一个诸葛亮”背后所隐含的上述原理,相互学习,相互激荡,就会产生涌现。

所谓的学习型组织,也是如此,群策群力。

每周一言 少则得,多则惑

在《哈佛商业评论》2004年7月刊上登载了彼得·德鲁克的一篇文章《高效经理人为何高效》,文中写道高效经理人的第1项做法就是“做必须做的事情”,也就是要梳理当前的各项任务的优先顺序,抓住第一要务不放,其他的尽量授权,避免忙而无效。

2006年12月21日星期四

今天收到了在当当上订购的书

中午收到了在当当上订购的书,前后五天时间,图书也较整洁干净,还能够接受,比在书店买节约了35%左右的成本,还是比较划算的;也很过瘾,一下买到了不少 寻觅很久的图书,看来是要改变一下个人的购书方式了,无论是从时间还是金钱考虑。

2006年12月20日星期三

12月在当当书店上订购的图书

大懒猫英语:世界上最简单的英语书

游戏中的科学:德国最经典的科普读物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作品系列

放宽历史的视界/黄仁宇作品系列

当中医遇上西医--历史与省思

我想跟你走

从历史看组织

男人的天方夜谭(李亚平/ 珍藏签名本)

蝴蝶效应经济学

破窗:细节管理如何缔造一流企业

每周一言 从进化意识中产生有意识进化

从进化意识中产生有意识进化。

这是从欧文·拉兹洛的作品《巨变》中看到的一句话,来自于索尔克名言。上过中学的人都知道达尔文的进化论,但是有几个人能够有意识的进化呢?欧文·拉兹洛先生为我们开辟了一条道路。

如何实现有意识进化呢?我想首先要了解进化的目标,或者说是愿景,如果不能描述的很清楚也没有关系,但一定要着手建立一个雏形,就象做陶器的坯子。然后, 不断进行优化、细化,这个过程必须不断的与外界进行信息的交流,建立起结构,不管是知识结构还是业务流程,并尝试验证其合理性,不断进行修正,这个系统才 能不断的进化和完善。

进化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读书方法-张五常

新年时节,送些甚么给学生呢?就送他们一些读书的方法吧。

首先声明,我要谈的是为知识而读书的方法,不是为考试而读书的方法。后者,香港的学生都是专家——猜题目、背课文之能,世间少有。但为知识而读书可以帮助考试,为考试而读书却未必可助知识的增长。知识是读书的目的(An End);考试只是一个方法(A Means)。然而香港学生(或教育制度),却很显然地将这两佯东西颠倒过来。

我可在四个大前提下给学生们建议一些实用的读书方法。若能习惯运用,不但可以减轻考试的压力,而对更重要的知识投资会是事半功倍的。

一、以理解代替记忆

很多人都知道明白了的课程比较容易记得。但理解其实并不是辅助记忆——理解是记忆的代替。强记理论不仅是很难记得准确:当需要应用时,强记的理论根本无济于事。明白了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含义,你会突然觉得你的记忆力如有神助。道理很简单,明白了的东西就不用死记。但理论的理解有不同的深度,也有不同的准确性。理解愈深愈准确,记忆就愈清楚,而应用起来就愈能得心应手。所以读书要贯通——理论上的不同重点的联带关系要明白;要彻底——概念或原则的演变要清楚。

要在这些方面有显著的进步易如反掌,而学生也不需多花时间。他只要能改三个坏习惯,一年内就会判若两人。

第一个坏习惯,就是上课时“狂”抄笔记。笔记是次要、甚至是可有可无的。这是因为抄笔记有一个无法补救的缺点——听讲时抄笔记分心太大!将不明白的东西抄下来,而忽略了要专心理解讲者的要点,是得不偿失。我肯定这是一般香港学生的坏习惯。例如好几次我故意将颇明显的错误写在黑板上,200 多学生中竟无一人发觉,只知低着头忙将错误抄在笔记上。

笔记有两个用途。①将明白了的内容,笔记要点。但若觉得只记要点都引起分心,就应放弃笔记。明白了讲者的内容是决不会在几天之内忘记的。很多讲者的资料在书本上可以找到,而在书本上没有的可在课后补记。老师与书本的主要分别,就是前者是活的,后者是死的。上课主要是学习老师的思想推理方法。②在上课听不懂的,若见同学太多而不便发问,就可用笔记写下不明之处,于课后问老师或同学。换言之,用笔记记下不明白的要比记下已明白的重要。

第二个坏习惯,就是将课程内的每个课题分开读,而忽略了课题与课题之间的关系,理解就因此无法融会贯通。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将每一个课题分开读,强记,一见试题,不管问甚么,只要是似乎与某课题有关,就大“开水喉”,希望“撞”中——这是第二个坏习惯最明显的例子。

要改这个坏习惯,就要在读完某一个课题,或书中的某一章,或甚至章中可以独立的某一节之后,要花少许时间去细想节与节、章与章、或课题与课题之间的关系。能稍知这些必有的连带关系,理解的增长就一日千里。这是因为在任何一个学术的范围内,人类所知的根本不多。分割开来读,会觉得是多而难记;连贯起来,要知要记的就少得多了,任何学术都是从几个单元的基础互辅而成,然后带动千变万化的应用。学得愈精,所知的就愈基本。若忽略了课题之间的连贯性,就不得其门而入。

第三个坏习惯,主要是指大学生的,就是在选课的时候,只想选较容易的或讲课动听的老师。其实定了某一系之后,选课应以老师学问的渊博为准则,其他一切都不重要。跟一个高手学习,得其十之一、二,远胜跟一个平庸的学得十之八九。这是因为在任何一门学术里面所分开的各种科目,都是殊途同归。理解力的增长是要知其同,而不是要求其异。老师若不是有相当本领,就不能启发学生去找寻不同科目之间的通论。

二、兴趣是因思想的集中而燃烧起来的

我们都知道自己有兴趣的科目会读得较好。但兴趣可不是培养出来的。只有总想能在某科目上集中,才能产生兴趣。可以培养出来的是集中的能力。无论任何科目,无论这科目是跟你的兴趣相差多远,只要你能对之集中思想,兴趣即盎然而生。

对着书本几小时却心不在焉,远比不上几十分钟的全神贯注。认为不够时间读书的学生都是因为不够集中力。就算是读大学,每天课后能思想集中两三小时也已足够。要培养集中力也很简单。第一、分配时间——读书的时间不需多,但要连贯。明知会被打扰的时间就不应读书。第二、不打算读书的时间要尽量离开书本——“饿书”可加强读书时的集中力。第三,读书时若觉得稍有勉强,就应索性不读而等待较有心情的时候——厌书是大忌。要记着,只要能集中,读书所需的时间是很少的。

将一只手表放在书桌上。先看手表,然后开始读书或做功课。若你发觉能常常在30分钟内完全不记得手表的存在,你的集中力已有小成。能于每次读书对都完全忘记外物1小时以上,你就不用担心你的集中力。

三、问比答重要

很多学生怕发问的原因,是怕老师或同学认为他问得太浅或太蠢,令人发笑。但学而不问,不是真正的学习。发问的第一个黄金定律就是要脸皮厚!就算是问题再浅,不明白的就要问;无论任何人,只要能给你答案,你都可以问。

从来没有问题是太浅的。正相反,在学术上有很多重要的发现都是由三几个浅之又浅的问题问出来的。学术上的进展往往是靠盲拳打死老师傅。很多作高深研究的学者之所以要教书,就是因为年轻学生能提出的浅问题,往往是一个知得太多的人所不能提出的。虽然没有问得太浅这回事,但愚蠢的问题却是不胜枚举。求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学甚么问题是愚蠢或是多余。若不发问,就很难学得其中奥妙。

老师因为学生多而不能在每一个学生身上花很多时间。认真的学生就应该在发问前先作准备工夫。这工夫是求学上的一个重要过程。孔子说得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要分清楚“知”与“不知”,最容易就是做发问前的准备工夫。这准备工夫大致上有三个步骤——

第一、问题可分三类——A、“是甚么”(What),B、“怎样办”(How? ),C、“为甚么”(why)。学生要先断定问题是那一类。A类问的是事实:B类问的是方法:C类问的是理论。问题一经断定是那一类,学生就应立刻知道自己的“不知”是在那方面的,因而可免却混淆。若要问的问题包括是多过一类的,就要将问题以类分开。这一分就可显出自己的“不知”所在。第二、要尽量去将问题加上特性。换言之,你要问的一点是愈尖愈好。第三、在问老师之前,学生要先问自己问题的答案是否可轻易地在书本上找到。若然,就不应花老师的时间。大致上,用以上的步骤发问题,答案是自己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的。若仍须问老师的话,你发问前的准备工作会使他觉得你是孺子可教。

四、书分三读——大意、细节、重点

学生坐下来对着书本,拿起尺,用颜色笔加底线及其他强调记号。读了一遍,行行都有记号,这是毁书,不是读书。书要分三读。

第一读是快读,读大意,但求知道所读的一章究竟是关于甚么问题。快读就是翻书,跳读;读字而不读全句,务求得到一个大概的印象。翻得惯了,速度可以快得惊人。读大意,快翻两三次的效果要比不快不慢的翻一次好。第二读是慢读,读细节,务求明白内容。在这第二读中,不明白的地方可用铅笔在页旁作问号,但其他底线或记号却不可用。第三读是选读,读重点。强调记号是要到这最后一关才加上去的,因为哪一点是重点要在细读后才能选出来。而需要先经两读的主要原因,就是若没有经过一快一慢,选重点很容易会选错了。

在大学里,选择书本阅读是极其重要的。好的书或文章应该重读又重读;平凡的一次快读便已足够。在研究院的一流学生,选读物的时间往往要读书的时间多。

虽然我在以上建议的读书方法是着重大学生,但绝大部分也适合中小学生学习。自小花一两年的时间去养成这些读书的习惯,你会发觉读书之乐,实难以为外人道。

《帝国的惆怅》文摘-3-《水浒》四章

《水浒》四章

战争的目的是消灭敌人,壮大自己。

中国古代,官匪之间,又原本没有什么道德界限的。成者王侯败者寇。

凡为人主、为将帅者,必须能忍人所不能忍,为人所不能为。

孝子也好,义士也好,都当不了造反的皇帝。做得成的,都是只有把“忠孝节义”四个字束之高阁。

随想

读书越多越反动,尤其是历史书。

成也忠义,败也忠义。

活捉高俅后不杀也不放,是最好的策略,但不适合宋江。许多时侯,最好的决策不一定必须是做或者是不做,而是拖,时间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2006年12月16日星期六

《帝国的惆怅》书摘-2-变法帮了腐败的忙

变法帮了腐败的忙

历代王朝实行的政治制度,即中央集权的帝国制度,其合理性是建立在生产力水平不高,社会成员普遍贫穷落后的基础之上的,正因为普遍贫穷落后,这才不但需要一个统一的国家,而且需要一个至高无上的权力实体(朝廷)或权力象征(皇帝)。

国之要者,理财为先,人才为本。-宋神宗

不要以为变法就好。有好的变法,有不好的变法。前者催生国富民强,后者导致国破家亡。而一种改革究竟是好是坏,也不能只看动机,得看结果。

不要以为贪官污吏害怕改革。不,他们不害怕改革,也不害怕不改革,只害怕什么事都没有,什么事都不做,无为而治。如果无为而治,他们就没有任何理由也没有办法捞钱了。

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当然只能从长计议。

一个有着自己独特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相对独立于政治的知识分子阶层,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前提。

王安石变法的失败是因为缺少相应的制度平台和文化环境

商业贸易只能是民间的事。官方经商必定祸国殃民。

随想: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规模与结构必须相匹配,如动物的体形与身体结构相适应,软体动物是长不到恐龙那么大的。同样,企业规模和组织结构也必须保持同步,所以当公司的规模成长到一定程度时,必须要考虑组织结构的调整,金字塔的组织结构不适合超大型的跨国公司。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对中国为什么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时,是这样分析的,中国跨距大,南北经济不平衡,只有统一才能使资源相对均衡,才能让大多数人活下来。

好不好,得看结果。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就像彼得·德鲁克对管理人员的考核评价唯一标准就是绩效,当然用人的标准还有道德等因素。

无为而治,这是管理的最高境界,我们要学会用规划来引导、用机制来推动、用制度来规范、用管理来落实。这同样也是考虑政府功能定位的思路,政府应更多的考虑如何利用法律、政策来引导经济,尽可能的减少直接干预。

从王安石变法的结果来看,中国渐进式的改革要优于俄罗斯的休克疗法。因为文化的改变不是一天可以完成的,所以改革必须是渐进的,企业的改革也是这样。

一批拥有一定资产、具有独立思想的中产阶级是社会走向民主、文明的基石。

改革开放后,曾几何时,政府办企业比比皆是,国家逐步取消,这为社会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历史的老路不能重走。

2006年12月14日星期四

《帝国的惆怅》文摘-1-明月何曾照渠沟

《帝国的惆怅-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和人生》易中天

明月何曾照渠沟

文摘

做一个学问家,执著是好的。做政治家,执著就不好,而且是大忌。政治家需要审时度势,见机行事,该坚持时坚持,该妥协时妥协,坚持而不失灵活,妥协而不失原则。

政治家不但要考虑“能不能做”,还要考虑是“现在就做”,还是“将来再做”。

道理归道理,事情归事情,建议归建议,决策归决策。

文章写得好的,事情不一定做得好;调子唱得高的,手段不一定高,高瞻远瞩的人,可能看不清细节;深谋远虑的人,可能看不见眼前。所谓“知人善任”,就是要把策划与执行、设计与操作区分开来,让他们各就各位。

一个国家一个王朝,最难对付的患难,是表面上看天下太平,实际上潜伏着危机,而且难以预测。

一个连自己都保不住的人,也未必保得住国家。因为国家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国家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组成的。因此,国情就是人情,不懂人情的人,其实也不懂国情。

作为一个政治家,还是有所畏惧的好,有所畏惧,谋划才周全,行事才周到,计虑才周密。

政治家最忌讳的就是意气用事。

“当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首先,他一定要深思熟虑,要把来龙去脉、利害关系都想清楚,把各种可能性都考虑周全,做好最坏的打算,才能下定决心。其次,事情发生以后,他一定要临危不惧、镇定自若,不能自乱阵脚,更不能临阵脱逃。第三,对于已然发生的问题,包括种种不测,他要有足够的智慧去解决,而且指挥若定的逐一解决。

随想:

领导者和政治家是属于同一种人,需要一样的特质,把上面文摘中的政治家改为领导者,好像一样适用。

周恩来就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和卓越的领导者,他在文革期间忍辱负重,与四人帮周旋,保住了自己,也保住了中国革命的成果,他尽最大的努力保护了一批高级干部和人才,把文革的破坏降低到最小,临死前启用了邓小平,这才有了今天的中国。从他的身上看到了优秀政治家的品质。这一点很像最近很流行的电视连续剧《神探狄仁杰》中的主角狄仁杰,在易中天的另一部作品《品人录》中关于武则天的那篇文章中提到了,狄仁杰没有与武则天对着干,而是以百姓社稷为重,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减少女皇的负面影响,在临死前把张柬之等对唐朝的忠臣推荐上了朝廷的重要岗位,一切只要等条件成熟就会自然发动兵变,不劳他亲自动手了,这就是一流的政治家。

2006年12月13日星期三

失败的策略

在最后一个问题之前,排在第1名的选手得分是1100分,第2名选手的分是700分,回答问题的规则是一道题的提示是逐步细化,但分值也是由400分一直降到100分,而且提示一次只能由一个选手抢答,这是周六晚正大综艺节目中的精彩一幕。

主 持人叙述完第1个提示后宣布抢答,排在第1名的选手毫不犹豫的按下了抢答键,只见她充满自信的给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答案,“我不知道”,我还没有反应过来是 怎么回事,以为是她太冲动了,主持人反应很快,宣布她胜出了。原来是她太聪明,只要她占领了第一次抢答机会,后面的人即使回答正确也只有300分,不能达 到她的分数,她就可以稳操胜券了。

失败有时是为了更好的成功,就象天龙八部中的虚竹就是填死自己的棋子而破解玲珑棋局,“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当然我们要从被动到主动,向那位选手一样合理运用失败。

2006年12月12日星期二

蝴蝶的翅膀与飓风-系统理论案例

系统论中有个著名的洛伦兹现象,就是在世界的一端一个蝴蝶翅膀的扇动会导致世界另一个地方发生飓风,这是一个体现系统效应的例子,而我们的身边也一直发生着这样的例子。

以下是摘自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报道,中国新闻社的一名记者的翻译错误导致全球外汇市场一日混乱,这充分显现出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一个微小事件的破坏力也在增强,系统的稳定性越发脆弱。

http://chinese.wsj.com/gb/20050512/frx173047.asp?page=article_markets_gb_frx




蹩脚翻译引发全球外汇市场一日疯狂


于中国新闻社(China News Service, 简称:中新社)驻香港记者关向东而言,作旅游报导或许比作财经报导要得心应手得多。可上周六偏偏是她值班,而精于财经报导的同事却在休假,而那一天她偏偏 就用从香港当地报刊的新闻报导和分析文章中东摘一点西摘一点凑成了一篇关于人民币升值可能造成的影响的文章。

四天后,她的这篇文章在日交 易额上万亿美元的全球外汇市场引起了轩然大波。随著美元汇率的大幅下挫,从新加坡到斯德哥尔摩,一时间世界各地外汇交易员和基金经理们恐慌的电话声响成一 片,成堆的电子邮件几乎要挤爆他们的邮箱。不过,随著那篇因为蹩脚的翻译而产生误导的文字很快从互联网上消失,这场风暴也很快平息了下来,然而风暴虽平, 它造成的损失却已无法弥补。

一家名望并不显赫的半官方新闻社的一名普通记者的一篇文章竟能引发如此大的市场风暴,同时也让措手不及的交易 员蒙受了巨大损失,这一方面暴露出目前中国媒体差强人意的编辑水准,另一方面也凸显了当前美国不断向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形势下外汇市场人人战战兢 兢、如履薄冰的紧张状态。

关向东从中新社在香港的编辑部发出的是一篇中文报导,但是到昨天下午,这篇报导被翻译成文理不通的蹩脚英文登上了一向有中国共产党喉舌之称的《人民日报》的网站上。翻译的英文报导中赫然宣称中国将在下周中美经济官员会晤后宣布人民币升值。

接著,当互联网搜索引擎搜索出的这篇英文报导出现在彭博资讯(Bloomberg)伦敦办公室的电脑屏幕上时,这条消息迅速以标题新闻的形式传向了全球各地。

“这 著实让市场大吃一惊,”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 Co.)的亚洲货币策略师克劳迪奥·派伦(Claudio Piron)如是说。消息传出时他正在新加坡。他说当时交易员们即刻开始抛售美元,同时买进一切可以染指的亚洲货币,主要是日圆、新加坡元和印度卢比。之 后,当彭博及竞争对手路透(Reuters)开始对消息可信度表示怀疑时,交易员们又马上开始买回美元。派伦说,有些交易员因反应不及而就此被套,很多人 为此而懊恼不已。

关向东说她对这一切也是异常惊讶。“我想不出怎么会产生这么大的轰动,”她说。她坚持认为她所做的就是从香港当地的报纸 上搜罗关于人民币升值可能对香港产生的影响的观点──她在文章中引述观点时没有注明来自哪家报纸,而多将这些观点含糊地归于“观察人士”。从实际情况看, 她所引述的观点的主要来源是左翼报纸《大公报》的一篇社论。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很难再说是关向东的错了。《人民日报》网络版拿到她的这 篇报导后便派给了一位兼职翻译,而这位翻译交出的译稿中说,中国已决定在一个月内和一年后分别让人民币升值1.26%和6.03%。实际上关向东文章中引 述自当日香港报纸的这两个数字所表示的只是不可交割人民币远期市场交易报价所反映出的市场对人民币升值幅度的预期。另外,《人民日报》网站上登出的这篇从 中文翻译过来的英文报导既未标明记者姓名,也未注明消息来自中新社。

彭博的标题新闻出现在交易终端屏幕上时正值亚洲交易时段即将结束、欧洲交易时段即将开始之际。

在 斯德哥尔摩,为瑞典经纪公司Hagstromer & Qviberg管理中国证券交易的赵炳浩(Frederic Cho)先是用公司内部扬声器系统向目瞪口呆的公司同仁报告了这条消息,随后便开始在互联网上搜索这篇报导,疯狂地给在亚洲的记者和金融界熟人打电话。 “在我看来这没道理,”他说。哪国的中央银行会提前一周宣布对本币进行价值重估,而且还有确切的数字?

在上海,渣打银行 (Standard Chartered Bank)首席中国经济学家王志浩(Stephen Green)也同样感到困惑。“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太奇怪了,”他说。他拿起电话开始联络中国的相关监管机构。最终,他的研究小组从互联网上挖出了这条翻 译出来的英文消息以及原始的中文报导,并推断出了事情的原委。他立即给渣打所有人员发了一条电子短信,解释说问题在于翻译错误。

曾几何 时,一篇文章或报导要想登在《人民日报》上须先得到政府部门的首肯。外国记者往往会在字里行间仔细推敲来搜寻可能暗示政策变化的蛛丝马迹。如今这已成为历 史。处于激烈商业竞争压力下的中国官方媒体现在往往也需要抢新闻,新闻的基本准则──准确性──也不免因此受到影响。外部世界显然还没有跟上这种形势变 化。

可毕竟“《人民日报》是中国政府的喉舌呀。”摩根大通的派伦说。

或许正是因此,全球外汇市场才会在彭博新闻见诸交易 终端后几分钟内出现大约20亿美元左右(据派伦估计)的交易额。市场普遍相信,一旦人民币升值将会引发亚洲地区更大范围内的货币价值重估大潮。目前亚洲各 国和地区的中央银行一直都在大规模干预市场以便压低本币汇率从而使自己在出口上享受竞争优势。

彭博认为自己在这条新闻的处理上没有错。其 长驻纽约的发言人朱迪斯·泽鲁斯尼亚克(Judith Czelusniak)说,如果中国政府的报纸刊登消息说中国将放松汇率控制的话,那是大新闻,彭博自然应予报导,不报才是失职。她说,在《人民日报》宣 布这条消息翻译有误后,“我们也立即作了相应的报导。”

路透更是乱上添乱,发布消息说,彭博援引《人民日报》消息报导称,人民币将升值。 该社地区主管编辑亚当·考克斯(Adam Cox)说:“市场开始出现波动时,我们便进行了追踪报导。”他说他的团队在搜寻市场波动的根源时从外汇市场交易员处听说那是彭博一篇关于人民币的报导引 起的。而当他的手下最终找到这篇报导时,他说发一篇援引彭博报导的路透报导便成了很自然的事情。“这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延误,”他说。

《人 民日报》网络版的编辑把那篇英文报导从网上撤下来之后公开就此表示了歉意,尽管其中多少带有点为自己辩白的意思。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编辑说:“我们很遗憾 (这篇文章的)翻译不够准确,这是我们的错。”但这位编辑同时也使劲指责中新社,说中新社记者的文章中“含糊其词的地方太多,所以才导致误译。”

中国前一次于1994年调整汇率体制的时候,官方新闻机构新华社(Xinhua News Agency)就此发布了一篇2,500字的报导,不辞辛劳地就调整细节作出了详尽的解释。消息是于元旦正式宣布的。顺便说一句,那一天恰好也是星期六。

高盛(Goldman Sachs)昨日晚间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题为《在译文中迷失》,对昨日外汇市场发生的一切进行了分析,反映出了亚洲地区的投资银行业当前的无奈。

摩根大通的派伦说昨天在办公室真是“忙疯了”,现在就要收工去好好喝一杯。

每周一言 我们要么青涩并成长着,要么成熟并腐烂

我们要么青涩并成长着,要么成熟并腐烂。-汤姆斯·爱迪生

成长和成熟都是有代价的,选择在自己的手中。晚上和一位长者共进晚餐,听他说说人生的阅历,他说我们现在要抓住机会去经历,不论成功或失败,经历就是最大的财富,有经历才会有成长,如果害怕而不经历,那就要闻闻自己的味道,是不是有点异味了。

2006年12月6日星期三

如何测评细心

一个新员工到部门报到,作为部门管理人员,如何测评这个人的素质,如是不是细心,责任感如何?

我有时会安排他们去复印一些资料,有的人复印完一上交就不管了,有的人对复印页码颠倒视而不见,而有的人非常细心的复印、核对并装订好,以小见大。

2006年12月2日星期六

每周一言 生命中最难解之迷,在于认清自己到底是谁。

生活中最难解之迷,在于认清自己到底是谁。 -大仲马

这是《赤裸裸的领导》一书的开场白,一个非常哲学的问题,许多人为了弄清它而发疯,但我们又不得不问自己这个问题,这是我们生命的基石,只有弄清自己是谁?自己在什么位置?自己的优劣势是什么?自己的性格如何?自己真正的需求是什么?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没有这些思索,我们只能是在这世上混混沌沌的走一回,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就应该想想这个问题。

《于丹<论语>心得》

在易中天的博客上看到推荐《于丹<论语>心得》的文章,刚好今天有机会到书店去,径直询问服务员是否有售,不费一点功夫就找到了,畅销书就是很容易找到。“心得”写的很浅显直白,很容易懂,这是一种进步,中国的人民大众目前需要一种普适教育,而不是高深的研究,书中用一些小故事来讲解《论语》中的晦涩难懂的文言文,比如解释“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这句话时,她就举了一个茶师利用镇定自若的心态战胜了武士的故事。讲故事的能力是沟通的一项基本技能。

推荐文
 《论语》,2500多年前的经典语录,今天还能启发我们的心智吗?还能对我们今天的心灵产生触动吗?北京师范大 学于丹授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 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出发来解读《论语》。全书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 心。穿越两千多年的时间隧道,体悟经典的平凡智慧。

新浪书摘

已购图书清单-2006

2006年

12月

-当当书店
47《大懒猫英语》
46《游戏中的科学
:德国最经典的科普读物》
45《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钱穆作品系列》
44《放宽历史的视界
/黄仁宇作品系列》
43《当中医遇上西医
--历史与省思》
42《从历史看组织》
41《男人的天方夜谭》-李亚平

40《蝴蝶效应经济学》
39《破窗:细节管理如何缔造一流企业》

-芜湖
38《万古江河》-许倬云
37《帝国的惆怅》-易中天
36《不确定的科学和不确定的世界》-亨利·N·波拉克

-山东济南
35《于丹《论语》心得》-于丹
34《万历十五年》-黄仁宇

10月
-上海书城
33《魔鬼经济学》
32《卧底经济学》
31《管理:使命责任实务之实务篇》 -彼得·德鲁克
30《YOU:身体使用手册》
29《玫琳凯谈人的管理》
28《QBQ!问题背后的问题》

9月
-芜湖
27《管理未来》 -彼得·德鲁克
26《下一个社会的管理》-彼得·德鲁克
25《增长的极限》-第3版 -罗马俱乐部
24《世界是平的》-第2版
23《大象与跳蚤-自由个体与大企业的共存之道》
22《建筑之美》
21《从历史看领导》-许倬云

20《品人录》 -易中天
19《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

7月
-北京
经济管理
18《写给企业家的经济学》梁小民
17《现代企业法律风险与防范技巧解析》
16《数字的谎言》
15《德鲁克日志》
14《记住你是谁》
13《绝不是靠运气》-约束理论系列
12《仍然不足够》-约束理论系列
11《关键链》-约束理论系列
10《从牛顿、达尔文到巴菲特-投资的格栅理论》
09《热门商品投资-量子基金创始人的投资真经》
08《T恤的全球之旅-一位经济学家对世界贸易的市场、权力与政治的考察》
07《专业主义》

教育
06《卡尔威特的教育》
05《最伟大的商道-洛克菲勒信札》
04《靠自己去成功》刘墉
03《孩子你慢慢来》龙应台

生活
02《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水星》
01《40岁登上健康快车》

科普图书下载推荐-三思科学网站

三思科学网站是一个关于科普方面的网站,其中有个栏目是“三思藏书架,有不少关于科普方面的书籍。

西方伪科学种种
 下载(377)  马丁·加德纳 著 贝金 译 长正  校
  要反对伪科学的传播,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公众有知识,能够把有声誉的科学家的著作与自欺欺人的无识之徒的作品区别开来。这一点并不象人们想象的那样难以做到。加德纳大叔的经典作品,强烈推荐!

寂静的春天 下载(340K) PDF下载(637K)  R.卡逊 著 吕瑞兰 译
  1962年寂静的春天,一名孤独的女子,为了正被毒杀的自然、生命与未来,发出杜鹃啼血般的呼号。这位“大自然的女祭司”,以非凡的警觉与洞察力预言了逼近的危险。这本书、这名女子,与命途多舛的现代环境运动一同到来,她的预言40年来始终在我们的耳边轰响。

自牛顿以来的科学家——近现代科学家群体透视 下载(1.62M) 张九庆 著
  科学家有的是拓荒者,也有的像是侦探;有的是艺术家,有的只是工匠;有的人具有诗人气质,有的人则同时是哲学家,有的人是神秘的精灵,甚至还有的是集天使与魔鬼于一身的怪物。这本书全面讲述他们的故事。

布鲁卡的脑  →下载(457K)   卡尔·萨根 著 金吾伦 吴方群 陈松林 译
  故事从一个人脑博物馆开始,作者面对着法国著名人类学家、外科医生保罗·布鲁卡的脑,沉思我们认知世界的能力和傍徨于歧路的科学文明,展望太空探索的前景,以及天文学的新发现将如何影响对人类在 宇宙和宗教等终极问题上的观念。

阿基米德的报复 →下载(865K)  保罗·霍夫曼 著  尘土等译
  据说阿基米德因为负气提出了一个关于牧牛的极其困难的数学问题,它直到22个世纪之后依靠计算机技术才得到解答。这本书还讨论了其它许多数学上的历史遗留问题,涉及密码、几何、图灵机、国际象棋乃至民主政治。

火与冰——核冬天 →下载(89K)  迈克尔·罗文-罗宾森 著 江凌飞等译
  我们无法估量这世界欠那个称为TTAPS的五人小组多少——为着核战争还没有发生。核冬天理论向以千万人的生命为赌注的战略家们展示了一种前景:大规模的核战争将毁灭人类,而不仅仅是卷入战争的人。

萨根《宇宙》 →下载(791K)  卡尔·萨根 著 周秋麟、吴衣俤等译
  在萨根笔下,宇宙的秘密不是守着大型望远镜的天文学家们独享的事物,而是紧密交缠在人类的历史与未来、政治与宗教、命运与梦想之中。这是一首真正的宇宙之史诗。从来没有任何一部科普作品能这样恢宏、优美、光彩夺人,像伟大的文学作品一样触及心灵深处。

时间简史 →下载(757K)  时间简史续编 下载(90K)
  史蒂芬·霍金 著 许明贤、吴忠超译   史蒂芬·霍金,轮椅上的伟大物理学家。他的这本《时间简史》是“可读性极高的有关时间在物理学中作用的通俗读物”,“很难想象其他任何人能将这些数学上令人生畏的主题表述得更加清楚。”

地外文明探秘 →下载(499K)  迈克尔·怀特 著 黄群 许小鹏 译
  有关外星生命的胡言乱语如今已是太多太多,轻信没有根据的谣言是对梦想的侮辱。作者从宇宙学、生物学、进化论、物理学、航天技术等多个方面对外星人存在及来访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愿意认真思考外星生命问题的人都应当一读。

还气功本来面目:擂台风云录 →下载(115K)  张洪林 著
  张洪林先生是气功界的专家,但不是人们熟悉的那种气功“大师”,他与伪气功骗子势不两立。张先生在中医研究院的气功“擂台”名动江湖,无数号称有特异功能的大鱼小虾想要挑了这个场子,结果如何呢?

数理化通俗演义(部分) →下载  梁衡 著
  科学史在这里不是枯燥的年代和人名,而是一场轰轰烈烈的英雄传奇。这里有以身殉道的悲壮,有“我发现了”的狂喜,有真理之路上的种种磨难与曲折,和探 求真理的人们永不言败的勇气。既是演义,部分细节未必与史实相符,但对非专业的普通读者特别是青少年是极好的科学史入门读物。

基因天堂 →下载(196K)  徐天宏 著
  在关于基因技术前景的著作中,这是比较易懂、也写得比较认真的一本。它重点不在于对相关生物技术进行科普(也因此存在少量科学事实上的失误),而是对由此引发的种种社会问题进行思考,平等地与读者讨论。

达尔文与进化论 →下载(1.2M)  丽贝卡·斯泰福 著 丁进峰 徐桂玲 译
  从达尔文以后,世界就不同了。这个曾经想做牧师的医学院逃兵,并不是生来的勇猛战士。他揭示了这自然界的一个伟大秘密,给人类心灵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也为此承受了非同寻常的攻击、侮辱和歪曲。这些声音时至今日仍喋喋不休,但是,进化仍然在发生!

悲情圣殿——科学王国里的红色恐怖 →下载(243K)  笑蜀 著
  当政治被置于科学之上时,灾难就来临了。李森科,一个投合政治需要而发迹的小人,一时间竟高踞于一个庞大国家的科研体系顶端,对科学任意指手划脚。伟大的科学家瓦维洛夫则被投入牢狱并处死,苏联的遗传学研究被完全摧毁。

我们为什么生病 →下载(340K) R.M.尼斯 G.C.威廉斯 著 易凡 禹宽平 译
  我们受伤,生病,衰老,最后都会死掉。从进化史的角度看待这些,会有什么结论?这本有趣的书阐述了还不成熟的达尔文医学,探讨疾病和衰老的历史根源,以及这种理论指导人类健康的前景。

物理世界奇遇记 →下载(1.8M) G. 伽莫夫 R.斯坦纳德 著 吴伯泽 译
  汤普金斯先生梦游相对论和量子论的世界,在原子内部与电子谈话。这本书倾注了伽莫夫毕生热情的书,是他的科普作品中最成功、最有代表性的。这里收录的是斯坦纳德根据物理学和宇宙学的最新进展补充改写的版本。

科海求真 →下载(684K)  郭正谊 著
  中国反对伪科学的“四大恶人”之一郭正谊先生的杂文集,包括科技文化史的考据和对一些伪科学与江湖骗术的揭露。你知道油锅是怎么下的吗?你知道乌贼跟“嚼瓷片”的“特异功能”有什么关系吗?这里的门道说穿了其实很简单。

最后的熊猫 →下载(627K)  夏勒 著 张定绮 译
  作者曾于八十年代在中国的卧龙和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研究熊猫,这本书是那段生活的实录,一个生物学家对熊猫的命运证言。现实使他不能不哀叹一个物种的末路,但又不肯放弃希望,因为熊猫已经成为人类挽救自然平衡的像征。

别闹了,费曼先生! →下载(329K)  理查德·费曼 著 吴程远 译
  “完全是天才,完全是滑稽演员”,这是费曼的朋友给他的评价。很少有科学家像费曼活得这么多姿多采,这本书就是他对自己出格的一生的描述。幽默感正常的人,看这本书一定会从头笑到尾,无法自抑。

新疆域 Frontiers →下载(278K)  I.阿西莫夫 著
  阿西莫夫擅长用简明易懂的语言向读者描述各个学科最新进展,就像在这本书里那样。这里的200多篇文章原先是为报纸写的,篇幅简短,质量高超。

阿西莫夫最新科学指南·宇宙学 下载(606K)   太阳系 下载(861K)
分子 下载(167K)   元素 下载(150K)  蛋白质 下载(216K)
  I. 阿西莫夫 著 朱岚 等译  这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包罗所有自然科学领域基础知识的科普名著,具有阿西莫夫式典型的简洁、通俗和优美。所有对科学感兴趣的人都应当收藏一套。这里是其中的一部分,尚未扫校完毕。

科学幻象 →下载(167K)  克里斯托弗·托默 著 王鸣阳 译
  我们这个时代充满了科学词语和标签,但在许多情况下科学只作为一个外壳而存在,其精神实质被丢弃。作者描述了在美国发生的一些与科学有关的争端,分析这种假冒科学的社会文化现象。

你知道吗? →下载(241K)  I. 阿西莫夫 著 暴永宁等 译
  涉及现代科学方方面面的100个问题,简洁而迷人,理解起来毫不费力,适合任何对科学有兴趣的人阅读。

伊甸园的飞龙 →下载(261K)  卡尔·萨根 著 吕柱 王志勇 译
  本书并非着意于传达生物学知识,而是在现有发现的基础上对智力的过去与未来进行推测,并探讨梦境、睡眠、多种文明共有的龙的传说、模糊而强烈的本能恐惧等事物的起源。也许,我们早餐吃煎蛋的习惯也与进化史上千万年前的事件有着某种关联。

裸猿 Naked Ape →下载(158K)  D. 莫里斯 著 何道宽 廖七一 译
  从动物行为学的角度,研究现存的唯一没有体毛的猿。它们是怎样进化来的?怎样觅食、求偶、育子、筑巢、探索与争斗?裸猿们自认为高出其它动物一等,因此对出于一位同类笔下的这部作品大为恼怒。

细胞生命的礼赞 →下载(189K)  水母与蜗牛 →下载(126K)
  刘易斯·托马斯 著 李绍明 译  当一位医学家和生物学家带着艺术与哲学的眼光去描写他看到的世界,就成为“一个生物观察者的手记”。这两本散文集雅致清新,幽默含蓄,是人文与科学结合的经典产物。

物理学的进化 →下载(640K)  A.爱因斯坦 L.英费尔德 著 周肇威 译
  从伽利略和牛顿到爱因斯坦,从经典力学到相对论、量子论,这本书讨论的是物理学观念的发展历程。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执笔的科普作品,没有吓人的公式,只有方法与观念的平易解说。

双螺旋 →下载(130K)  詹姆斯·沃森 著 刘望夷等 译
  1953年4月25日,Nature杂志发表了一篇短文“核酸的分子结构”,宣告了分子生物学时代的来临。双螺旋模型的创立者之一在这本书里亲自讲述发现DNA结构的历程,那段属于发现、属于激情、属于年轻的故事。

情有独钟 →下载(161K)  伊芙琳·凯勒 著 赵台安、赵振尧 译
  超前于时代的革命性理论往往找不到知音,伟大的遗传学家麦克林托克在玉米田里孤军奋战了四十年,终于等到这世界理解她的那一天。这个终身未婚的女子不喜名利,清心寡欲,唯对寻找自然的规律情有独钟。

进化思想史  下载(362K)  皮特·鲍勒 著 田洺 译
  科学史上没有一场革命来得比进化论更加复杂和艰巨,这本书回顾了两百年来进化思想的发展历程。它是一本适合生物专业和非专业人士的科普读物,但比较严肃,读起来精彩却并不轻松。

魔鬼出没的世界  下载(385K)  卡尔·萨根 著 李大光 译
  萨根生前付梓的最后一本书,讲述他与科学终生的爱情故事。这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科普作家对伪科学、反科学、迷信、偏见等种种魔鬼发起的全面战争,以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接近普通人对科学的态度与认知,剖析充斥于公众视野的谎言,解释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

人口原理 下载(157K)  马尔萨斯 著 朱泱 胡企林 朱和中 译
  这本著名的书曾经影响年轻的达尔文,促进了自然选择理论的诞生。它至今仍在经济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对其它领域有深远影响。

生物学思想发展的历史 下载(704K)  E.迈尔 著 涂长晟 等译
  这是一本关于生物学史的巨著,虽然是学术著作,但对生物学感兴趣的非专业人士,也可以把它当做科普来读,将大有教益——虽然可能比较费力气。

关于进化论的质疑和回答 下载(352K)  一笑 收集整理
  只要还有人羞于与猿为亲戚、不能体会进化生命观的壮丽和激动人心,关于进化论的争论就不会停止。在听信某些对进化论的质疑之前,还是先看看这里收集的回答吧——多数情况下你都能找到答案,因为通常那些质疑来来去去只有三板斧。

物种起源  下载(396K)  C.达尔文 著 周建人 等译
  对这本书不必有多余的介绍。不过据说这个中译本不是太好,让我们期待更好的版本早日问世。

昆虫记  下载(325K)  J.H.法布尔 著 王光 译
  每一只昆虫都有灵性,它们生活、劳动、争斗、歌唱。这精彩的小小世界不知激发了多少人对自然和生物的兴趣。可惜这里收集得不全,据说国内已经出了全译本,有机会一定设法补上。

自私的基因  下载(205K)  R.道金斯 著 卢允中 张岱云 译
  道金斯在本书中,将自达尔文以来所创建的进化的生命观,打磨成一件锋利的武器,以前所未有的胆略揭示生命世界中隐藏极深的秘密,使我们能够穿越千变万 化的具体生命形式而直指核心。他不仅颠覆了我们对自然界的幻觉,同时也开启了另一道完全不同且更加壮丽、精彩的生命画卷。

企业中建立个人信用

二年前制订备用管理办法中,突发思想,决定引入个人信用控制,一方面加强了备用金的控制力度,另一方面提高员工的信用意识,现在看看,效果不错,备用金从原来的几十万控制到现在的十万以内。

相关条文:

第十条 职员临时备用金建立相应的信用积分制度;职员信用满分为10分,初次借款时给予初始10分,信用积分采取累积扣分制

第十一条 职员借款信用扣分标准详见附件1

第十二条 信用等级分值在6分-8分之间者,再次借款须由部门负责人担保,且借款金额乘以相应的信用等级分除以10,如不及时归还借款由担保人负责归还此次借款;信用等级分值在5分以下者,一律不得再次借款,由部门负责人直接借款或安排其他人员办理。


如何挑选有执行力的人才

作为一个管理者,我们总是要去选择和评价下属,如何去挑选有执行力的人才,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不然我们会活活的累死而没有绩效,当然这种执行的意识还需要不断的培训和强化,前几天,看了余世维先生总结了8条具有执行力人才的特质,可以为我们提供参考。

1、自动自发 20分
2、注意细节,追求完美 15分
3、为人诚实 15分
4、善于分析、判断、应变 10分
5、乐于学习、求知欲强 10分
6、富有创意,有创新意识 10分
7、有韧性 10分
8、良好的人际关系 10分
满60分为合格,可以培训;20-40分,需经常的敲打,降级使用;不足20分,果断辞退。
上述条件,也是我们进行自我分析的手段,已所不欲,勿施与人。